港珠澳大橋是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,是我國橋梁建筑業崛起的重要標志,不僅在我國建筑史上增添了一抹輝煌,更展現了我國強大的綜合實力。它不僅是中交人的驕傲,更是中國人的驕傲。
港珠澳大橋全長達55公里,橫穿著名的伶仃洋將香港、珠海和澳門連接在一起,不僅縮短了三地之間的地理距離,更將三地之間的人們更緊密地聯系在了一起。自2009年12月15日開始動工建設,到2018年10月23日舉行通車儀式,共耗時近九年時間。期間遇到了無數的挫折與磨難,但在我國工程師們的共同努力下,一步一個腳印,逢山開路,遇水搭橋,最終不辱使命。
看完電影,我激動不已,感慨著建設者們的光榮與艱辛,克服無數艱難險阻,十年一劍,將超級工程從藍圖變為現實。在影片中,總工程師林鳴提到,很多困難都是史無前例的,第一節沉管安裝時五天四夜的連續奮戰;還有在半年內經歷了三次安裝的E15,甚至連不起眼的淤泥都能成為阻礙工程推進的絆腳石。
從影片中我們可以看到,每一次的付出不是有著嚴密計劃就可以輕松收獲成果,更是需要嚴謹到苛刻的態度和艱苦卓絕血汗并流的奮斗。在港珠澳大橋這個超級工程中,無數艱難險阻,最終都被攻克。無怪乎建設者將其稱之為生命中的第二個愛人。除了妻子,恐怕也只有港珠澳大橋能令他們如此追求。
世間萬物都處于自然之中,橋梁建設對自然的影響也不可避免。在港珠澳大橋的規劃中,就遇到了一個難題,廣袤的伶仃洋里面自古以來就居住著一群中華白海豚,被列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,有著“水中大熊貓”的美譽。而大橋卻要橫穿這一海域,為了不影響中華白海豚的正常生活,工程師們需要一個全面的規劃方案,現場施工人員也得步步小心。大橋必須穿越深藍聯通兩岸,白海豚的棲息也不能被打擾。面對這兩個問題,無論是決策者還是施工者都絞盡了腦汁。
最終,一個有關白海豚的環保方案被提了出來,大橋的設計團隊創造性地提出了“大型化、工廠化、標準化、裝配化”的“四化”建設理念,其宗旨就是提高大橋建設的工業化水平:所有大型構件全部在工廠完成,再運抵海上安裝,最大限度減少海上作業的人員、時間和裝備數量,從而把對白海豚生活的干擾降到最低,也避免了白海豚“搬家”。
經過數年的艱苦奮斗,事實證明這一方案的成功性,天下無難事,只怕有心人。港珠澳大橋向世界展示的,不只是一座嶄新的橋梁,更是一群嶄新的中國人,一個嶄新的中國。(胡峻豪)